——《追逐太阳》作者胡夏娟专访
日前,人民出版社推出了一套“中华自强励志书系”(共五本)。邯郸残疾女孩胡夏娟的自传励志书籍《追逐太阳》被选入其中,目前已面向全国出版发行。《追逐太阳》讲述了胡夏娟的亲身经历:一个用双拐走路的女孩,如何克服身体和学习上的重重困难,最
1月17日,胡夏娟将与其他四本图书的作者奔赴北京,参加人民出版社特别为他们举办的新书发布会。启程前夕,记者辗转与胡夏娟取得联系,有机会聆听到这位身残志坚的美丽女孩的心路历程。
●灰色童年——不幸总是如影随形
1982年夏天,刚刚出生的胡夏娟便被诊断为“先天性脊椎裂”。出生第100天,她被推上了手术台,手术后遗症让她失去了正常控制大小便的功能,双腿膝盖以下没有知觉。1986年冬天,夏娟又因为烧伤引发了骨髓炎。再次手术后,右脚脚后跟的骨头被切除。从此,她彻底失去了行走的能力。
因为无法控制大小便,父母只能抽空教她认些简单的字、背背乘法口诀。因为身体残疾,她经常被人欺负,但倔强的她从未告知父母。但当几个孩子嘲笑她连书名都不知道的时候,年幼的她受到了极大的伤害。她向父母一次又一次地提出了上学的请求,并“保证”不喝水,以免上厕所。渴盼知识的眼神击溃了父母的最后一道防线。11岁那年的秋天,夏娟拄着拐杖如愿以偿地迈进校园,直接读三年级。为了方便夏娟活动,当木匠的大姨父专门为她打制了一副拐杖。
●倔强少年——不向命运低头
到现在,夏娟依然清晰记得,上的第一堂课是数学。老师让同学们上黑板做题,四道算术题她一道也不会,甚至连“加减乘除”的运算符号都不明白。“不会做是因为我没上过学,只要好好学习,肯定会明白的。”小小的夏娟很快调整好情绪,她相信,只要努力就能克服一切困难。从此,每天下学后,她都要拿弟弟的课本自学一二年级的课程,不懂的地方就问弟弟、问爸妈、问一切能回答自己问题的人。从上学第一天开始,胡夏娟晚上从未在12点之前睡过觉。第一学期结束,胡夏娟考了全班第一。
小学毕业时,夏娟以全校第一的成绩,进入临漳实验中学;三年后,又以全校第一的成绩,考入临漳一中。
从童年步入少年,同学们的目光从嘲弄变为钦佩,这是夏娟的努力换来的。可行进中并非总是坦途,大小便失禁像不耐烦的魔鬼总爱蹦出来骚扰夏娟。从小到大,夏娟从未穿过浅色的裤子。因为无法控制,尴尬时有发生,每到此时夏娟都一动不动地在座位上挨到下学,然后让低年级的弟弟通知父母来接自己。
2002年夏天,夏娟从容走进高考考场。“高考是一个结果,而这个结果是靠点滴过程累积起来的。10年求学之路,该吃的苦吃了,该努力的努力了,如今就一次性释放出来吧。”夏娟郑重告诉自己。
578分,胡夏娟以全年级第三、超过一本线6分的成绩为自己的高中生涯画上句号。
●走进大学——师生情浓
等待录取通知书的那些日子,夏娟每天睁开眼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拨打录取热线。终于有一天,那句日思夜想的话传到她的耳边:“恭喜,你已被大连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录取。”
考取大学只是又一个考验的开始。因为上课的教室不固定,夏娟必须架着双拐在校区间来回奔波,每次坐进教室,她都会满头大汗、呼吸急促、手臂发麻,而且很多情况下会迟到。为了通过计算机考试,她每晚都要顶着六七级的海风,走到图书馆四楼的机房去练习。
四年的大学生活,刻在夏娟心里的不仅是海滨城市大连的美景,还有老师和同学们的真诚关怀。入学不到两个月,夏娟就脚底发炎,导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。因为她已对消炎类药物产生了抗药性,只能任凭炎症在体内作祟。辅导员刘莉老师吓坏了,急忙联系她的家人前来照顾。病情稍有缓解,倔强的她立即回到课堂。令她大为感动的是,为了让她正常上课,刘莉老师出资买来一辆轮椅,全班25名同学分成小组,每天轮流接送她上下课。因为教室大多在五、六楼,每上一次课,背她的男生都累得汗流浃背。
毕业那年,全班25名同学,16人考上研究生,2人成为支援西部志愿者。夏娟自豪地说,当年他们班集体还被评为“辽宁省三好班集体”。
●步入社会——要活得更精彩
本科毕业后,胡夏娟顺利考入河北师范大学心理系攻读硕士学位。而此时,她的爱情也开花结果。几年前,因在某刊物发表文章,夏娟结识河南残疾小伙吴常健,经过几年鸿雁传书,两人从笔友发展为恋人,并走进婚礼殿堂。
婚后,吴常健就来到石家庄,做起骑自行车送快餐的生意,基本解决了俩人的伙食费。而吴常健也参加了河北师大汉语言文学的自考,就这样边学习边送盒饭,一直做到胡夏娟研究生毕业。
2009年研究生毕业时,得知家乡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的消息,胡夏娟就回到临漳参加考试。听闻她的归来,当时的临漳一中校长刘尚峰只说了六个字:“胡夏娟,一定要。”作为400多名应聘者中唯一的研究生,她直接进入面试,凭借出色发挥被顺利录取,在临漳一中当了一名心理辅导老师。吴常健也在县城的私立学校找到一份教师工作。夫妻俩生活美满而又充实。
在石家庄求学时,夏娟通过朋友认识了张大诺。张大诺曾是新华社《国际先驱导报》的编辑记者,近年来一直从事公益事业。他曾用六年时间指导肌无力青年张云成写就《假如我能行走三天》一书。该书出版后,让很多肌无力患者从中获得了最大的鼓舞。从此得出启示后,他决定在全国招募残疾作家,指导他们写出与命运奋斗的成长故事。
听到胡夏娟的生活和求学经历,张大诺决定指导她写作,为更多残疾人带去生活的信心。经过两年的编写,2012年3月,总计九万字的《追逐太阳》封笔。张大诺向人民出版社推荐了几名残疾弟子的作品,夏娟与其他四名作者的书被选中。2013年1月4日,夏娟拿到样书。
“我现在过得很开心、很幸福,如今最大的希望就是这本书能被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,给他们带去鼓励与慰藉。希望残疾朋友们都能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,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,快乐幸福地活下去。”胡夏娟坚定地说。 本报记者 郭晓月
来源:邯郸晚报